都说人如其名,可是人有千面,名字却唯一,以一个内涵有限的名字来界定一个无限丰富的人,未免有失公允。好在今天这位即将登场的主角并非只有一个名字——它既是“侯伯王(Chateau Haut-Brion)”,也是“红颜容”和“奥比昂”,风格迥异的名字透露出它多姿多彩的生命与对立统一的性格。
一、“奥比昂”篇——最直白的译名,最客观的事实
图片来源:The Wine Cellar Insider
这座被音译为“奥比昂”酒庄是1855年波尔多分级的60个列级酒庄中,唯一一个不在梅多克(Medoc)的列级酒庄。它位于波尔多左岸的佩萨克-雷奥良(Pessac-Leognan,1987年从格拉夫划分出的独立AOC),是格拉夫产区的一级酒庄,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以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双栖波多尔顶级酒单的酒庄。
酒庄目前拥有葡萄园共计51公顷,其中红葡萄占48公顷。园内表层土壤为砂砾石土,底层土壤为砂质粘土型土壤。种植的红葡萄品种包括45%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40%的梅洛(Merlot)、15%的品丽珠(Cabernet Franc),平均树龄为35年,用来酿造酒庄红葡萄酒,包括正牌酒Chateau Haut-Brion和副牌酒Le Clarence de Haut-Brion。
侯伯王酒庄沿用传统的酿酒方式酿酒,人工采摘葡萄,熟化时一般采用75%的新橡木桶,橡木桶烘烤程度为轻-中,熟化时间为15至18个月。按传统三个月倒一次桶,用蛋白下胶,然后进行滤清,最后装瓶。
二、“侯伯王”篇——自是王公贵戚,一马当先,不为封侯拜相,只为追逐梦想
图片来源:Wine-Searcher
“侯伯王”这样霸气的名字不是一般酒庄受用得起的,不过酒庄取名如此,却绝无攀龙附凤之嫌,以它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和格拉夫之王的名望地位及其所涉及人物的赫赫声威,它堪当此名。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但有王者的威仪,更有领袖的品格,是它勤于创新、执着追求的精神带领格拉夫葡萄酒不断向前。
1. 显赫的出身
图片来源:Chateau Haut-Brion
6个世纪的风云变换中,先后有5个家族入主侯伯王酒庄,其中不乏王室贵族与政要名人,此外还有富可敌国的商界巨擘。酒庄的诞生源于两个贵族家庭的完美结合。1525年,波尔多市市长的千金让娜-德-贝隆(Jeanne de Bellon)与当地首富让-德-彭塔克(Jean de Pontac)成婚,她的嫁妆便是侯伯王庄园所在的这片土地。1533年,让为妻子买下庄园附近的贵府豪宅,并着手修建酒庄,这标志着侯伯王的诞生。
此后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彭塔克家族一直掌管着侯伯王酒庄。直达17世纪末,该家族人丁凋零,没有子嗣可以继承家业,于是酒庄旁落至姻亲弗美(Fumel)家族手中。当时的继承人约瑟夫-德-弗美(Joseph de Fumel)亦是人中龙凤,他先后担任波尔多军事要塞特隆贝特(Trompette)城堡总督与阿吉坦省(Aquitaine)省长,并于1781年被授予圣路易大十字(St.Louis Grand-Croix)勋位。在约瑟夫的管理下,侯伯王葡萄酒出口英国和瑞典,名扬海内外,尤其受到王室追捧。
1794年,法国大革命汹涌袭来,酒庄在乱世中几经易手,但能够与它产生联系的名字都非同凡响,其中包括拿破仑麾下的外交部部长、贝内文托(Benevento)王子——泰兰(Talleyrand)。这位热衷于美食、意图通过锅铲建立外交关系的侯伯王庄主为酒庄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历经命运的颠簸,1935年,侯伯王酒庄被美国金融巨头克兰斯-狄龙(Clarence Dillon)收购。在狄龙家族的苦心经营下,酒庄进入了新一轮的良性发展时期。迄今为止,狄龙家族对侯伯王的传承已历经4代人,每一代庄主的身世都不简单。第二代庄主道格拉斯·狄龙(Douglas Dillon)曾担任美国驻法大使,后来曾任肯尼迪政府的财政部部长;第三代庄主琼安·狄龙(Joan Dillon)贵为卢森堡王子查理的王妃,是现任庄主卢森堡王子罗伯特(Prince Robert)的生母。
2. 高贵的葡萄酒
图片来源:Telegraph
侯伯王的贵族风范不仅体现在缔造者和传承者的显赫身世上,酒庄的葡萄酒更是作为御酒在各国政要的贵宾席上独领风骚。当年外交官泰兰与一位欧洲王储在维也纳会议上“交战”,两人不仅在政治上争锋相对,还把战火燃到了厨房与餐厅里,意图通过美酒美食拉拢与会的王侯与使节。正是侯伯王等一批来自法国的佳酿为泰兰赢得了胜利。20世纪中期,酒庄庄主道格拉斯·狄龙在美国担任要职,侯伯王频频成为美国的国宴用酒。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奉上1989年份的侯伯王(Chateau Haut-Brion)红葡萄酒,用尊贵的美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
3. 非凡的品格
图片来源:The Wine Cellar Insider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世人的尊重,单靠出身和才华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精神品格。一座名庄亦是如此。长期处在领头羊地位的侯伯王不仅没有傲娇和苟安,相反地,它勇于改变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因而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绝大多数法国酒庄还在出口散装酒的时候,侯伯王就已经率先将葡萄酒在原产地装瓶,并且在酒标上赫然标注出自己的名字。这样打破陈规的举动不仅维护了酒庄利益,同时也彰显了酒庄强烈的自信与自尊,而品牌概念的诞生也为葡萄酒商业注入了一股旺盛的生命之泉。此外,侯伯王还是首个采用葡萄嫁接技术的酒庄;侯伯王的酒瓶瓶肩宽于瓶底,其优美华丽的线条感在传统的波尔多瓶中独树一帜;侯伯王是波尔多五大名庄中唯一一家自制橡木桶的酒庄;1961年,侯伯王率先在波尔多使用不锈钢桶,带领传统的葡萄酒行业拥抱现代化的酿酒技术……只要是对葡萄酒有益的创新,侯伯王都乐于尝试。
让侯伯王牵挂于心的,除了挚爱的葡萄酒,还有国家、民族和百姓。战火纷飞的年代,侯伯王将酒庄改造成医院,为军队伤员提供治病疗养的场所和服务;1940年,侯伯王曾为波尔多的慈善机构捐赠了超过41万法郎的善款……多年来,侯伯王一直热衷于公益活动,2015年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侯伯王慷慨捐酒,为受难者募款。
三、“红颜容”篇——生得绝代风华,久居兰室,纵然凤冠加身,依旧温柔可亲
“红颜容”是侯伯王的别称,是娇艳却不娇弱的芳容,是古老而又清新的城堡,是高贵却不冷傲的佳酿。
1. 红颜绝色的奠基者和继承者
图片来源:Decanter
侯伯王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位很重要的女性人物,一位是酒庄的奠基者、市长千金让娜-德-贝隆,另一位是卢森堡王妃、狄龙家族第三代掌门人的琼安-狄龙。酒庄的土地是让娜父亲所赠,酒庄的城堡是让娜丈夫所建,无论有意或无意,是让娜的婚姻促成了侯伯王的诞生。自她和她的丈夫开始,彭塔克家族一手将侯伯王酒庄从一座不起眼的山丘建设成一座令人瞩目的名庄。
如果说让娜之于酒庄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琼安对酒庄的贡献则显而易见、有目共睹。她不仅对酒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还在原酒坊附近建起了高科技的酒窖、实验室、橡木桶作坊和存酒库等设施。在她的努力之下,侯伯王将格拉夫的另一座名庄——美讯酒庄 (Chateau La Mission Haut-Brion)以及它的两个附属葡萄园拉维侯伯王(Laville Haut-Brion)和拉图侯伯王(La Tour Haut-Brion)收入囊中,开辟出了新的权力版图。可见这位美人不仅爱江山,还能打江山。
2. 浪漫优雅的城堡
图片来源:Chateau Haut-Brion
粉墙黛瓦,芳草茵茵,绿树掩映,这座为红颜而筑的城堡处处透露着江南人家的婉约与娟秀,因而被誉为波尔多酒庄城堡中最典雅和浪漫的一座。门口的石兽绣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古朴而威严,静静地守卫着它温柔美丽的主人。款步庭院中,池中的喷泉如梅花散落。庄门缓缓推开,步入精致优雅的影视厅,映入眼帘的是绛红色的绒幕,上面金色的庄徽显得格外夺目。如歌如泣的历史,如诗如画的葡萄园,春剪秋收的田间劳作,古体今用的酿酒过程,一幕幕向你展开……
3. 适合与红颜共饮的佳酿
图片来源:The Wine Cellar Insider
如果把侯伯王酒庄的红葡萄酒比作女人,那么她一定不是清纯质朴的乡下姑娘,而应该是一位面容精致的都市俏佳人。侯伯王酒庄坐落在波尔多市郊,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葡萄成熟较早且成熟度高,酿成的葡萄酒香气馥郁甜美,是典型的适合与红颜共饮的佳酿。这位杯中美人头戴紫罗兰花冠,身着一袭柔软锦缎织就的华美衣裙,上面绣着黑醋栗、黑莓、咖啡豆、雪茄盒和雪松的复杂图案,身段匀称协调,姿态袅袅婷婷,举手投足间是道不尽的高贵与优雅。
这般呵气如兰的仪态得益于梅洛的悉心调教。侯伯王酒庄红葡萄酒的一大特点便是梅洛比例高,酒庄种植着比例相当的赤霞珠和梅洛葡萄。梅洛在混酿酒中不再单纯充当绿叶的角色,而是被给予了更多的表现机会,甚至常常唱主角。其柔和的口感和饱满的酒体赋予侯伯王红葡萄酒更多女性化的色彩。通过改变赤霞珠和梅洛的混酿比例,侯伯王葡萄酒获得了更加多变的风格,如同女人这个复杂的物种一样,有时风风火火,有时又小鸟依人,你需要花费时间去慢慢了解。而事实证明,这样的花费往往是值得的。
如今,酒庄已经将“侯伯王”定为官方的中文译名,但这并不影响它与生俱来的双面特质。英国先哲曾说过,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理智与情感、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从来都相爱相杀,正是这种由对立而衍生出的统一,才是葡萄酒的最高境界。(文/Sophia)